配资股票网_专业线上配资股票_线上股票配资平台
配资股票网_专业线上配资股票_线上股票配资平台
你的位置:配资股票网_专业线上配资股票_线上股票配资平台 > 专业线上配资股票 > 最专业股票配资公司 首个“A+H”!仅用100天完成公司治理程序,137天完成行政审批

最专业股票配资公司 首个“A+H”!仅用100天完成公司治理程序,137天完成行政审批

发布日期:2025-02-14 21:21    点击次数:59

最专业股票配资公司 首个“A+H”!仅用100天完成公司治理程序,137天完成行政审批

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【信披】查看更多考评等级最专业股票配资公司

2024年9月,在监管层“培育一流投行”的政策导向下,国泰君安启动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,仅用100天完成公司治理程序,137天完成行政审批,成为国内首个“A+H”双向吸收合并案例。合并后,海通证券资产由国泰君安承接,A股代码“600837”于2025年2月5日终止交易。

海通证券从上市到落幕的系统分析

一、上市与辉煌期(2007-2015)

1. 上市背景与初期发展

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,是上海最早的三大证券公司之一(与万国、申银并列),2007年7月31日通过借壳都市股份在上交所上市,成为A+H股券商。上市初期,海通证券凭借投行业务和经纪业务的快速发展,总资产规模一度超越国泰君安,仅次于中信证券,2015年归母净利润达158.39亿元,创历史峰值。

2. 国际化与地产债业务的崛起

2012年H股上市后,子公司海通国际通过承销中资房企美元债和赴港上市业务迅速扩张,成为其重要利润来源。例如,海通国际曾服务恒大、碧桂园等房企的融资,推动母公司业绩增长。

二、业绩波动与衰退期(2016-2023)

1. 投行业务收缩与市场冲击

2018年后,境内股权融资规模下降,叠加2021年房地产行业“爆雷”,海通国际持有的中资地产美元债(如恒大、碧桂园)大幅减值,导致境外业务巨额亏损。2023年海通证券净利润首次转负(-3.1亿元),2024年预计亏损扩大至34亿元。

2. 管理风险暴露

2024年7月,海通证券投行业务核心人物姜诚君因职务犯罪外逃被遣返,暴露内控漏洞。同时,其投行业务收入在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滑54.8%,业务转型滞后问题凸显。

三、合并重组与退市(2024-2025)

1. 政策驱动的行业整合

2024年9月,在监管层“培育一流投行”的政策导向下,国泰君安启动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,仅用100天完成公司治理程序,137天完成行政审批,成为国内首个“A+H”双向吸收合并案例。合并后,海通证券资产由国泰君安承接,A股代码“600837”于2025年2月5日终止交易。

2. 退市机制与股东安排

异议股东可选择现金行权(海通A股9.28元/股)或换股(1:0.62比例转换为国泰君安股份),但海通最后交易日收盘价为10.41元/股,行权可能导致亏损,凸显中小投资者风险。

海通证券兴衰的借鉴意义

1. 风险控制是金融机构的生命线

教训:海通国际过度依赖中资地产债,未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,导致境外业务“成于地产,败于地产”。

启示:金融机构需动态监控高风险资产,避免单一业务集中度过高,强化合规与内控机制。

2.业务多元化与转型的紧迫性

教训:海通证券长期依赖传统投行和经纪业务,未及时布局财富管理、金融科技等新赛道,抗周期能力弱。

启示:券商应加速向轻资产、数字化方向转型,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。

3. 政策导向与行业整合的必然性

教训:海通证券因业绩下滑成为行业整合对象,反映“强者恒强”趋势。

启示:中小券商需通过差异化竞争(如区域深耕、细分领域专精)或主动寻求并购,避免被边缘化。

4. 国际化需平衡风险与收益

教训:海通国际在境外业务中未有效隔离风险,导致母公司受拖累。

启示:国际化战略需审慎选择标的,建立独立风控体系,避免境内境外风险交叉传染。

5. 投资者保护与市场透明度

教训:海通退市过程中,现金选择权价格低于市价,部分股东面临亏损,引发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的争议。

启示:监管需完善并购重组中的信息披露机制,确保投资者充分知情并参与决策。

总结

海通证券的兴衰是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缩影:从早期政策红利驱动的扩张,到市场波动与业务单一性引发的危机,最终在行业整合中落幕。其案例警示金融机构需强化风控、加速转型、顺应政策导向,同时为行业提供了“以并购重组优化资源配置”的实践样本。未来,券商行业或将加速整合,形成“头部集中+细分赛道差异化”的竞争格局。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